視覺藝術與五感線上研討會

Visual Arts and Senses Online Seminar

》主題1

主題2

p_va_graphic01

陶泥・影像:從藝術創作到情緒表達

帶領者:楊秀卓先生(藝術家)、黃岳東先生(陶藝家、註冊藝術及表達藝術治療師)
日期:2020年8月9、16、23、30日 (日)
時間:2:00pm-3:45pm
對象:藝術教育工作者或藝術愛好者
形式:視像ZOOM*
語言:廣東話

 1. 一切由詩詞和圖像開始

2020年8月9日 | 2:00pm – 3:45pm

「因為詩是感性與視野的凝聚,每當讀到好詩,儘管短短幾行,卻總是讓人能迴腸盪氣或反覆思量。」—南方朔 由文字到聲音,刺激右腦運作,讓想像力將聲音轉化成腦海裡的意像。藉著手的肌肉驅動,最終把它呈現在畫紙上。詩詞文字的透明與不透明性,激發直覺的回應,打破意識的計算,讓潛意識帶動,成為圖像。從接收到釋放,這種練習能助參與者提升想像力,加強創造力。 此工作坊先由楊秀卓帶領。隨後在分享的環節中,黃岳東則會透過作品圖像,一起探索當中可能出現的情緒和訊息。

2. 自拍照內的意象世界

2020年8月16日 | 2:00pm – 3:45pm

一個破鏡的世界,裂縫是物理的,影像是虛擬的。活在新自由主義的年代,生命被壓縮的時間與空間切割成碎片,消滅事物的意義,生存變得荒謬,一切都被控制和規劃,那個拚圖才是接近真實的自己?誰許諾人生是一個玫瑰園?觀看的感知和想像,始終是理解世界的方法。就由自拍照開始,再介入圖畫世界,去建構一個未知的自己。楊秀卓將帶領參與者從影像實驗中創作,黃岳東則承接用陶泥,將影像中所隱含著的感覺和情緒,轉化成一件立體作品。 在分享環節中,黃岳東將示範怎樣運用心理輔導技巧,藉作品與創作者聯繫和溝通,讓創作者更容易發掘自我潛意識中潛藏著的訊息。

3. 在藝術中,情緒是如何被看見及轉化?

2020年8月23日 | 2:00pm – 3:45pm

楊秀卓將整合及分享過往教學經驗,如何啟發學生善用物件、身體和各種手法表達情感,當中包含視覺的和觸感的嘗試。透過學生的作品為例子,展現他們如何將傷痛的經歷轉化成藝術品,過程富療愈和充權果效,並重拾自信。最後學生能夠以嶄新態度和眼界面對問題。 黃岳東則會透過案例,分享如何運用各種藝術媒介去達致心理治療效果。當中包括如何簡單用對話繪畫去了解一個人的溝通模式,以及利用接觸陶泥,讓案主有所感悟,並重新面對身邊的難題。

4. 表達,是一種修行

2020年8月30日 | 2:00pm – 3:45pm

此講座在主持人的帶領下,楊秀卓和黃岳東將一起討論怎樣運用藝術創作去探索自身的情緒,從而提升自我認識。同時亦會邀請參與者加入即席交流和討論,整合一連四天的經驗及想法。

物料預備

參與者需自行準備以下藝術物資及工具:

1. A4紙(4張)

2. 黑色幼水筆

3. 白陶泥(一件,大概手掌大小)

4. 具拍攝功能的手提電話一部

*參與者需自行準備具鏡頭功能的電子顯示器 (建議為平板或桌上電腦), 並連線至穩定網絡。於工作坊及講座開始前下載及開啓ZOOM軟件。 參與者將於事前透過電郵收到登入連結及密碼。